首页 > 政策法规 > 经验 > 企业等级分类标准m级,公司的等级有几种

企业等级分类标准m级,公司的等级有几种

来源:整理 时间:2023-05-25 20:27:08 编辑:企业信用 手机版

1,公司的等级有几种

5个

公司的等级有几种

2,为什么CMM划分等级

呃。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难回答。就像为什么要分初级程序员、中级程序员和高级程序员。同样,为什么厨师啊,工程师阿,都分等级,原理都是一样的。 在CMM里面等级越高代表着企业更加专业,更能得到其他企业或者客户以及外包商青睐,另外等级也可反映出一个企业目前所处的管理阶段。 也可以理解为,不断地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下面贴一段给你,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吧。 基于阶段式表现法的CMMI的五个级别 L1:CMMI一级,完成级。在完成级水平上,企业对项目的目标与要做的努力很清晰。项目的目标得以实现。因此,任务是完成了。 但是由于任务的完成带有很大的偶然性,企业无法保证在实施同类项目的时候仍然能够完成任务。企业在一级上的项目实施对实施人员有很大的依赖性。 L2:CMMI二级,管理级。在管理级水平上,企业在项目实施上能够遵守既定的计划与流程,有资源准备,权责到人,对相关的项目实施人员有相应的培训,对整个流程有监测与控制,并与上级单位对项目与流程进行审查。企业在二级水平上体现了对项目的一系列的管理程序。这一系列的管理手段排除了企业在一级时完成任务的随机性,保证了企业的所有项目实施都会得到成功。 L3:CMMI三级,定义级。在定义级水平上,企业不仅仅能够对项目的实施有一整套的管理措施,并保障项目的完成;而且,企业能够根据自身的特殊情况以及自己的标准流程,将这套管理体系与流程予以制度化。这样,企业不仅能够在同类的项目上得到成功的实施, 在不同类的项目上一样能够得到成功的实施。科学的管理成为企业的一种文化,企业的组织财富。 L4:CMMI四级,量化管理级。在量化管理级水平上,企业的项目管理不仅仅形成了一种制度, 而且要实现数字化的管理。对管理流程要做到量化与数字化。通过量化技术来实现流程的稳定性,实现管理的精度,降低项目实施再质量上的波动。 L5:CMMI五级,优化级。在优化级水品上, 企业的项目管理达到了最高的境界。企业仅仅能够通过信息手段与数字数手段来实现对项目的管理, 而且能够充分利用信息资料,对企业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次品予以预防。能够主动地改善流程,运用新技术,实现流程的优化。 由上述的五个台阶我们可以看出,每一个台阶都是上面一阶台阶的基石。要上高层台阶必须首先踏上较低一层台阶。企业在实施CMMI的时候,路要一步一步地走。一般地讲,应该先从二级入手。在管理上下功夫。争取最终实现CMMI的第五级。
鳄鱼别人发vgy

为什么CMM划分等级

3,地震分为多少级几级以上才是大地震

按震级大小可把地震划分为以下几类:1、弱震震级小于3级。如果震源不是很浅,这种地震人们一般不易觉察。2、有感地震震级等于或大于3级、小于或等于4.5级。这种地震人们能够感觉到,但一般不会造成破坏。3、中强震震级大于4.5级、小于6级。属于可造成破坏的地震,但破坏轻重还与震源深度、震中距等多种因素有关。4、强震震级等于或大于6级。其中震级大于等于8级的又称为巨大地震。震级达到8级就是大地震。扩展资料震级是地震大小的一种度量,根据地震释放能量的多少来划分,用“级”来表示。震级的标度最初是美国地震学家里克特(C.F.Richter)于1935年研究加里福尼亚地方性地震时提出的,规定以震中距100km处“标准地震仪”(或称“安德生地震仪”、周期0.8s,放大倍数2800,阻尼系数0.8)所记录的水平向最大振幅(单振幅,以μm计)的常用对数为该地震的震级。后来发展为远台及非标准地震仪记录经过换算也可用来确定震级。震级分面波震级(MS)、体波震级(Mb)、近震震级(ML)等不同类别,彼此之间也可以换算。用里克特的测算办法计算,到2000年已知的最大地震没有超过8.9级的;最小的地震则已可用高倍率的微震仪测到-3级。按震级的大小又可划分为超微震、微震、弱震(或称小震)、强震(或称中震)和大地震等 。地震烈度同样大小的地震,造成的破坏不一定相同;同一次地震,在不同的地方造成的破坏也不同。为衡量地震破坏程度,科学家又“制作”了另一把“尺子”一一地震烈度。在中国地震烈度表上,对人的感觉、一般房屋震害程度和其他现象作了描述,可以作为确定烈度的基本依据。影响烈度的因素有震级、震源深度、距震源的远近、地面状况和地层构造等。一般情况下仅就烈度和震源、震级间的关系来说,震级越大震源越浅、烈度也越大。一般震中区的破坏最重,烈度最高,这个烈度称为震中烈度。从震中向四周扩展,地震烈度逐渐减小。所以,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它所造成的破坏在不同的地区是不同的。即一次地震,可以划分出好几个烈度不同的地区。这与一颗炸弹爆后,近处与远处破坏程度不同道理一样。炸弹的炸药量,好比是震级;炸弹对不同地点的破坏程度,好比是烈度。烈度不仅跟震级有关,而且还跟震源深度、地表地质特征等有关。一般而言,震源浅、震级大的地震,破坏面积较小,但震中区破坏程度较重;震源较深、震级大的地震,影响面积较大,而震中区烈度则较轻。为了在实际工作中评定烈度的高低,有必要制订一个统一的评定标准。这个规定的标准称为地震烈度表。在世界各国使用的有几种不同的烈度表。西方国家比较通行的是改进的麦加利烈度表,简称M.M.烈度表,从I度到度共分12个烈度等级。日本把无感定为0度,有感则分为I至Ⅶ度,共8个等级。前苏联和中国均按12个烈度等级划分烈度表。中国1980年重新编订了地震烈度表。地震地震(英文:earthquake),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 地震开始发生的地点称为震源,震源正上方的地面称为震中。破坏性地震的地面振动最烈处称为极震区,极震区往往也就是震中所在的地区。https://baike.sogou.com/v6550.htm?fromTitle=%E5%9C%B0%E9%9C%87
按震级大小可把地震划分为以下几类:1、一般将小于1级的地震称为超微震 。2、大于、等于1级,小于3级的称为弱震或微震 。3、大于、等于3级,小于4.5级的称为有感地震 。4、大于、等于4.5级,小于6级的称为中强震。5、大于、等于6级,小于7级的称为强震 。6、大于、等于7级的称为大地震 。7、8级以及8级以上的称为巨大地震。 同样大小的地震,造成的破坏不一定相同;同一次地震,在不同的地方造成的破坏也不同。为衡量地震破坏程度,科学家又“制作”了另一把“尺子”一一地震烈度。在中国地震烈度表上,对人的感觉、一般房屋震害程度和其他现象作了描述,可以作为确定烈度的基本依据。影响烈度的因素有震级、震源深度、距震源的远近、地面状况和地层构造等。扩展资料地震成因是地震学科中的一个重大课题。目前有如大陆漂移学说、海底扩张学说等。现在比较流行的是大家普遍认同的板块构造学说。1965年加拿大著名地球物理学家威尔逊首先提出“板块”概念,1968年法国人把全球岩石圈划分成六大板块,即欧亚、太平洋、美洲、印度洋、非洲和南极洲板块。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是地壳活动比较活跃的地带,也是火山、地震较为集中的地带。板块学说是大陆漂移、海底扩张等学说的综合与延伸,它虽不能解决地壳运动的所有问题,却为地震成因的理论研究奠定了基础。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地震成因
表示地震本身大小的量度指标是震级。震级与地震释放出的能量多少相关,根据地震仪器的记录通过推算得出。以震级标度地震大小最初是由美国地震学家里克特(C.F.Richter)于1935年研究加利福尼亚地方性地震时提出来的。规定以距震中100km处“标准地震仪”(或称“安德生地震仪”,周期0.8秒,放大倍数2800,阻尼系为0.8)所记录的水平向最大振幅(单振幅,以微米计)的常用对数为该地震的震级。后来,通过不断发展,根据远台及非标准地震仪记录的换算也可以用来确定震级。根据用来计算震级记录的震波类型,震级有面波震级(Ms)、体波震级(MB)、近震震级(ML),它们之间可以进行换算。 由于地壳的强度是有限的,所以积蓄能量不可能无限制地增加,所以地震的震级是有一定限度的。目前用里克特方法测算的已知的最大震级为8.9级。1~8.9级地震的能量见表1。根据不同强度地震的破坏能力,按照震级的大小进—步划分为5个级别:①超微震:震级小于1的地震。该级别地震人们不能感觉,只有用仪器才能测出。②微震:震级大于1、小于3的地震。该级别地震人们也不能感觉,也只有用仪器才能测出。③小震:又称弱震,震级大于3、小于5的地震。该级别地震人们可以感觉,故有时也称有感地震,但一般不会造成破坏。④中震:也称强震,震级大于5、小于7的地震。该级别地震可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⑤大地震:震级7级和7级以上的地震。该级地震可造成十分严重的破坏。
按震级大小可把地震划分为以下几类:1、弱震震级小于3级。如果震源不是很浅,这种地震人们一般不易觉察。2、有感地震震级等于或大于3级、小于或等于4.5级。这种地震人们能够感觉到,但一般不会造成破坏。3、中强震震级大于4.5级、小于6级。属于可造成破坏的地震,但破坏轻重还与震源深度、震中距等多种因素有关。4、强震震级等于或大于6级。其中震级大于等于8级的又称为巨大地震。里氏规模4.5以上的地震可以在全球范围内监测到。8级以上才是大地震。扩展资料避震要点:1、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的地方,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这是因为,震时预警时间很短,人又往往无法自主行动,再加之门窗变形等,从室内跑出十分困难。2、躲在室内结实、不易倾倒、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或物体旁,开间小、有支撑的地方;室外远离建筑物,开阔、安全的地方。3、应趴下,使身体重心降到最低,脸朝下,不要压住口鼻,以利呼吸;蹲下或坐下时尽量蜷曲身体;抓住身边牢固的物体,以防摔倒或因身体移位,暴露在坚实物体外而受伤。4、低头,用手护住头部和后颈,有可能时,用身边的物品,如枕头、被褥等顶在头上以保护头颈部;低头、闭眼,以防异物伤害眼睛;有可能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防灰土、毒气等。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地震
地震一共有9个等级。大于7级,小于8级的地震被称为大地震。8级以及8级以上的称为巨大地震。按震级大小可把地震划分为以下几类:1、弱震震级小于3级。如果震源不是很浅,这种地震人们一般不易觉察。2、有感地震震级等于或大于3级、小于或等于4.5级。这种地震人们能够感觉到,但一般不会造成破坏。3、中强震震级大于4.5级、小于6级。属于可造成破坏的地震,但破坏轻重还与震源深度、震中距等多种因素有关。4、强震震级等于或大于6级。其中震级大于等于8级的又称为巨大地震。震级是表征地震强弱的量度,是划分震源放出的能量大小的等级。单位是“里氏,通常用字母M表示,它与地震所释放的能量有关。释放能量越大,地震震级也越大。震级每相差1.0级,能量相差大约32倍;每相差2.0级,能量相差约1000倍。也就是说,一个6级地震相当于32个5级地震,而1个7级地震则相当于1000个5级地震。世界上最大的地震的震级为9级。

地震分为多少级几级以上才是大地震

4,CMM的等级以及各等级的评价标准

CMM、CMMI分五级:初始级、已管理级、已定义级、量化管理级、优化级具体每个级别的评价保准,你要看CMMI原文了,那不是一两句能说清的,原则上是你实现了该级别及其下各级别的所有目标,则判定你达到了该级别
cmm的具体级别划分如下: 第一级:初始级(the initial level): 初始级的软件机构缺乏对软件过程的有效管理,其软件项目的成功来源于个人英雄主义而非机构行为,因此它不是可重复的。 p.s. 初始级的软件过程是未加定义的随意过程,项目的执行是随意甚至是混乱的。也许,有些企业制定了一些软件工程规范,但若这些规范未能覆盖基本的关键过程要求,且执行没有政策、资源等方面的保证时,那么它仍然被视为初始级。  在初始级,企业一般不具备稳定的软件开发与维护的环境。常常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就放弃原定的计划而只专注于编程与测试。处于这一等级的企业,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有杰出的项目经理与经验丰富的开发团队。因此,能否雇请到及保有能干的员工成了关键问题。项目成功与否非常不确定。虽然产品一般来说是可用的,但是往往有超经费与不能按期完成的问题。 第二级:可重复级(the repeatable level) 第二级软件机构的主要特点是:项目计划和跟踪的稳定性,项目过程的可控性和以往成功的可重复性。更具体的说: 机构建立了管理软件项目的策略和实现这些策略的过程。 新项目的计划和管理基于类似项目的经验。 过程能力的增强基于以各个项目为基础的有纪律的基本过程管理。 不同的项目可有不同的过程,而对机构的要求是具有指导项目建立适当管理过程的策略。 每个项目都确定了基本的软件管理控制,包括:基于前面项目的经验和新项目特点,做出现实的项目承诺(如预算、交付期、软件质量等);软件项目管理者要跟踪开支、日程、软件功能; 满足承诺的过程中的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发现,妥善解决; 定义了软件项目标准,且机构确保其被遵守。 本级的关键过程领域(kpa)包括: 需求管理(requirements management)——客户的需求是软件项目的基础。软件需求管理的目的是在客户和软件项目之间达成对客户需求的一致理解。 软件项目计划(software project planning) ——为软件工程和项目管理建立一个合理的计划。 软件项目的跟踪和监督(software project tacking and oversight) ——使管理者对实际的软件项目进展过程有足够的了解,以在项目效能偏离计划太多是采取有效措施。  软件子合同管理(software subcontract management)——选择合格的分包商,并有效管理之。 软件质量保证(software quality assurance) ——对软件项目过程及其间生产的各个产品进行监管以保证最终软件质量。 软件配置管理(software 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在整个软件生命周期里建立并维护软件项目的工作产品的完整性。 p.s.根据多年的经验和教训,人们总结出软件开发的首要问题不是技术问题而是管理问题。因此,第二级的焦点集中在软件管理过程上。一个可管理的过程则是一个可重复的过程,一个可重复的过程则能逐渐进化和成熟。第二级的管理过程包括了需求管理、项目管理、质量管理、配置管理和子合同管理五个方面。其中项目管理分为计划过程和跟踪与监控过程两个过程,通过实施这些过程,从管理角度可以看到一个按计划执行的且阶段可控的软件开发过程。   在这一级,建立了管理软件项目的政策以及为贯彻执行这些政策而定的措施。基于过往的项目的经验来计划与管理新的项目。企业实行了基本的管理控制。符合实际的项目承诺是基于以往项目以及新项目的具体要求而作出的。项目经理不断监视成本、进度和产品功能,及时发现及解决问题以便实现所作的各项承诺。  通过具体地实施这一级的各个关键过程领域的要求,企业实现了过程的规范化、稳定化。因而,曾经取得过的成功成为可重复达到的目标。 第三级:已定义级(the defined level) 第三级的主要特征在于软件过程已被提升成标准化过程,从而更加具有稳定性、可重复性和可控性。处于第三级的企业具有如下一些特征: 机构采用标准的软件过程,软件工程和管理活动被集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标准化的目的是使之可使管理者和技术人员有效工作。 有一组人员专门负责机构的软件过程,并且在机构中有培训计划来确保stuff和manager有知识和技能完成所赋予的角色。 标准的软件过程结合项目的特点即形成定义的软件过程,它包括一组集成的定义良好的软件工程和管理过程。 一个定义良好的过程包括就绪准则、输入、完成工作过程、验证机制、输出和完成准则。 在已建立的产品线上cost, schedule, functionality 均可控制,软件质量被加以跟踪。 过程能力体现在在机构范围内对一个定义的软件过程活动、角色和责任的共同理解。 第三级主要处理以下的kpa: 机构过程关注(organization process focus) ——机构对于改进机构的软件过程能力的软件过程活动的责任。 机构过程定义(organization process definition) ——维护一组有用的软件过程assets和提供一个用于定义定量过程管理的有意义的数据的基础 培训计划(training program)——个体的技能和知识以使他们能够更加有效的完成他们的角色 集成软件管理(integrated software management) ——业务环境和项目的技术需要,从机构的标准软件过程和相关的过程assets经过剪裁,将软件工程和管理活动集成为一个有机的定义的软件过程。 软件产品工程(software product engineering) ——地完成定义良好的工程过程。它描述了项目的技术活动,如需求分析,设计,编码和测试。 组间协调(intergroup coordination) ——软件工程组主动介入其它工程组以便项目能更好满足客户要求的手段 同行评审(peer reviews) ——且有效的排除软件工作产品中的缺陷。它可通过inspection,structured walkthrough等手段进行。 p.s.在第二级仅定义了管理的基本过程,而没有定义执行的步骤标准。在第三级则要求制定企业范围的工程化标准,而且无论是管理还是工程开发都需要一套文档化的标准,并将这些标准集成到企业软件开发标准过程中去。所有开发的项目需根据这个标准过程,剪裁出与项目适宜的过程,并执行这些过程。过程的剪裁不是随意的,在使用前需经过企业有关人员的批准。  在这一级,有关软件工程与管理工程的一个特定的、面对整个企业的软件开发与维护的过程的文件将被制订出来。同时,这些过程是集成到一个协调的整体。这就称为企业的标准软件过程。   这些标准的过程是用于帮助管理人员与一般成员工作得更有效率。如果有适当的需要,也可以加以修改。在这个把过程标准化的努力当中,企业开发出有效的软件工程的各种实践活动。同时,一个在整个企业内施行的培训方案将确保工作人员与管理人员都具备他们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非常重要的一点是,项目小组要根据该项目的特点去改编企业的标准软件过程来制订出为本项目而定义的过程。   一个定义得很清楚的过程应当包括:准备妥当的判据,输入,完成工作的标准和步骤,审核的方法,输出和完成的判据。因为过程被定义得很清楚,因此管理层就能对所有项目的技术过程有透彻的了解。 第四级:已管理级(the managed level) 第四级的软件机构中软件过程和软件产品都有定量的目标,并被定量地管理,因而其软件过程能力是可预测的,其生产的软件产品是高质量的。具体地说,第四季的机构具有如下特征: 软件过程和产品有定量质量目标。 重要的软件过程活动均配有生产率和质量度量; 数据库被用来收集和分析定义软件过程的数据; 项目的软件过程和质量的评价有定量的基础; 项目的产品和过程控制具有可预测性。 缩小过程效能落在可接受的定量界限内的偏差; 可区分过程效能的有效偏差和随机偏差; 面向新领域的风险是可知并被仔细管理; 本级的关键过程领域包括: 定量过程管理(quantitative process management) ——地控制软件项目的过程效能。 软件质量管理(software quality management) ——定量了解项目软件产品的质量,并达到既定的质量目标。 p.s.第四级的管理是量化的管理。所有过程需建立相应的度量方式,所有产品的质量(包括工作产品和提交给用户的产品)需有明确的度量指标。这些度量应是详尽的,且可用于理解和控制软件过程和产品。量化控制将使软件开发真正变成为一种工业生产活动。  在这一级,企业对产品与过程建立起定量的质量目标,同时在过程中加入规定得很清楚的连续的度量。作为企业的度量方案,要对所有项目的重要的过程活动进行生产率和质量的度量。软件产品因此具有可预期的高质量。   一个企业范围的数据库被用于收集与分析来自各项目的过程的数据。这些度量建立起了一个评价项目的过程与产品的定量的依据。项目小组可以通过缩小他们的效能表现的偏差使之处于可接受的定量界限之内,从而达到对过程与产品进行控制的目的。   因为过程是稳定的和经过度量,所以在有意外情况发生时,企业能够很快辨别出特殊的原因并加以处理。 第五级:the optimizing level 概括来说,第五级的主要特点是技术和过程改进被作为常规的业务活动加以计划和管理。处于第五级的企业具有如下一些特征: 机构集中于连续的过程改进 具有标识弱点和增强过程的手段。 采用过程数据分析使用新技术的代价效益并提出改进。 项目队伍能够分析出错原因并防止其再次出现。 防止浪费是第五级的重点。 改进的途径在于已有过程的增量改进和使用新技术和新方法的革新构成 : 陷预防(defect prevention) ——出错原因,防止错误再现(通过改变定义的软件过程) 技术变更管理(technology change management) ——有益的新技术(工具、方法和过程),并按有序的方式将其转移至机构之中。其重点在于在变化的世界中有效的完成革新。 过程变更管理(process change management)——改进机构所采用的软件过程,以改进软件质量,提高生产率和减少产品开发时间。 概括来说,第五级企业的重点是连续的过程改进。  p.s.第五级的目标是达到一个持续改进的境界。所谓持续改进是指可根据过程执行的反馈信息来改善下一步的执行过程,即优化执行步骤。如果一个企业达到了这一级,那么表明该企业能够根据实际的项目性质、技术等因素,不断调整软件生产过程以求达到最佳。  在这一级,整个企业将会把重点放在对过程进行不断的优化。企业会采取主动去找出过程的弱点与长处,以达到预防缺陷的目标。同时,分析有关过程的有效性的资料,作出对新技术的成本与收益的分析,以及提出对过程进行修改的建议。整个企业都致力于探索最佳软件工程实践的创新。   项目组分析引起缺陷的原因,对过程进行评鉴与改进,以便预防已发生的缺陷再度发生。同时,也把从中学到的经验教训传授给其他项目。降低浪费与消耗也是这个等级的一个重点。   处于这一等级的企业的软件过程能力可被归纳为不断的改进与优化。它们以两种形式进行。一种是逐渐地提升现存过程,另一种是对技术与方法的创新。虽然在其他的能力成熟度等级之中,这些活动也可能发生,但是在优化级,技术与过程的改进是作为常规的工作一样,有计划地在管理之下实行的。 纵观整个cmm,软件企业提高自身成熟度的历程是一个从无序到有序,从特殊到一般,从定性到定量,最后不断自我完善的过程。 cmm与绩效提高 从提高绩效的角度分析,企业实施cmm后将受益匪浅。 企业实施cmm,可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 1、提高思想认识,了解必要性和迫切性; 2、确定合理的目标; 3、进行cmm培训和咨询工作; 4、成立工作组; 5、制定和完善软件过程; 6、内部评审; 7、初期评估; 8、正式评估; 9、根据评估的结果改进软件过程。 cmm 为了评价当前的水平,找出问题所在,指导如何改进和了解软件承包商的软件能力。目前针对cmm开发出许多的评估方法,其中公认评估方法有两个:一是用于内部过程改进的cmm评估称为cba-ipi;二是用于选择和监控分承包方的cmm评估,称为sce方法。这两种方法基于不同的目的,但评估的结果应一致。评估包括三个阶段:准备阶段、现场阶段和报告阶段。 可以预言:组织对软件开发过程及其有效性的控制在上述五个等级的规范和要求下肯定能得到提高。
文章TAG:企业等级分类标准m级企业等级等级分

最近更新

政策法规排行榜推荐